由于离子的运动,形成了电流。开始时,空气中的自由离子少,电流较少。电压升高到数值后,放电附近的离子获得了较高的能量和速度,它们撞击空气中的中性原子时,中性原子会分解成正、负离子,这种现象称为空气电离。空气电离后,由于联锁反应,在运动的离子数增加,表现为电流(称之为电晕电流)急剧增加,空气成了导体。
静电除尘器内部放电周围的空气全部电离后,在放电周围可以看见一圈淡蓝色的光环,这个光环称为电晕。因此,这个放电的导线被称为电晕。 在离电晕较远的地方,电场强度小,离子的运动速度也较小,那里的空气还没有被电离。如果进一步提高电压,空气电离(电晕)的范围逐渐扩大,后面空气全部电离,这种现象称为电场击穿。电场击穿时,发生火花放电,电话短路,电除尘器停止工作。
为了静电除尘器的正常运动,电晕的范围不宜过大,一般应局限于电晕附近。 如果电场内各点的电场强度是不相等的,这个电场称为不均匀电场。电场内各点的电场强度都是相等的电场称为均匀电场。例如,用两块平板组成的电场就是均匀电场,在均匀电场内,只要某一点的空气被电离,会部电离,电除尘器发生击穿。因此静电除尘器内要设置非均匀电场。
除尘效率 要求出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需建立微分方程。但由于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与粉尘性质、电场强度、气流速度、气体性抟及除尘器结构等因素有关,要严格地从理论上推导除尘效率方程式是困难的,因此在推导过程中作以下假设:
①静电除尘器横断面上有两上区域,集尘附近的层流边界层和几乎占有整个断面的紊流区。
②尘粒运动受紊流的控制,整个断面上的浓度分布是均匀的。
③在边界层尘粒具有垂直于避面的分速度ω。
④忽略电风、气流分布不均匀、二次扬尘等因素的影响